大学衍义

🏛️ 28365365体育 ⏳ 2025-09-18 16:05:20 👤 admin 👁️ 5669 💎 510
大学衍义

大学衍义补卷第二十二

治国平天下之要

制国用

贡赋之常

禹贡冀州厥赋惟上上错等也兖州

厥赋贞最薄者为正厥贡漆丝厥篚

织文属青州厥赋中上等厥贡盐𫄨细葛海物惟

错种也徐州厥赋中中等厥贡惟土五色士以

封夏翟色孤桐瑟材浮磬可为磬者嫔珠

厥篚玄纤缟皆缯扬州厥赋下

王上错等厥贡惟金三品金银铜瑶琨筿簜

齿革羽毛惟木栋宇岛

夷卉服厥篚织贝者厥包橘柚日柚

锡贡荆州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

金三品臭干栝柏名砺砥砮丹惟箘簬

包匦匣菁茅厥篚玄𫄸

豫州厥赋错上中第二等杂出第一等厥贡漆枲𫄨纻

厥篚纤纩细绵梁州厥赋下中三错九等厥贡

球迁磬铁铁银鉎镂砮磬石磬能罴狐狸织皮

织为罽者雍州厥赋中下等厥贡球琳美玉琅玕石

蔡沈曰上之所取谓之赋下之所供谓之贡是篇

有贡有赋而独以贡名篇者孟子曰夏后氏五十

而贡贡者较数岁之中以为常则贡又夏后氏田

赋之总名

臣按国家之用度皆取于民而取民之大纲曰

赋曰贡而巳二者之制在唐虞巳有之至夏后

氏之世始详焉盖以禹未治水之前地犹未平

物之生者未繁田之辟者未尽至是水土既平

始可以任土作贡分田定税焉九州各有赋有

贡凡赋诸侯以供其国用者也凡贡诸侯以献

于天子者也大禹成功之后条陈九州所有以

为定法孔子删书特载之于夏书之首以示法

天下俾后世之有土有民者取民之制视此为

准焉凡外此而别为名目如后世之进奉和买

劝借之类皆非中正之道天下经常之制也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

稿三百里纳姞四百里粟五

百里米

朱熹曰甸治田也畿内天子之田其民主为天子

治田事故谓之甸服近粗而远精畿内专言田赋

者畿内不封诸侯故田赋入于夭子

蔡沈曰内百里为最近故并禾本总赋之外百里

次之只刈禾半稿纳也外百里又次之去槁粗皮

纳也外百里为远去其穗而纳谷外百里为尤远

去其谷而纳米盖量其地之远近而为纳赋之轻

重精粗也

马端临曰禹贡八州皆有贡物而冀州独无之甸

服有米粟之输而余四服俱无之说者以为王畿

之外八州俱以田赋所当供者市易所贡之物故

不输粟然则土贡即租税也

臣按虞夏之世天子之田止于畿甸所谓五百

里四方相距各千里也田赋之入止于米粟近

地则并其本稿取焉盖米以食人稿以饲马无

非以为国用也然其取之也因其地之远近各

有轻重之等精粗之异非若后世一槩取之无

所分别焉

鲁宣公十五年𭃡税亩

公羊高曰讥始履亩而税也古者什一而籍什一

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

大貉小貉仆一行而颂声作矣

臣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一言诚万世取民之

定制

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

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朱喜曰夏时一夫受田五十亩而每夫计其五亩

之入以为贡商人始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亩

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

授一区但借其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

周时一夫授田百亩乡遂用贡法十夫有沟都鄙

用助法八家同井耕则通力而作收则计亩而分

故谓之彻其实皆什一者贡法皆以十分之一为

常数惟助法乃是九一而商制不可考周制则公

田百亩中以二十亩为庐舍一夫所耕公田实计

十亩通私田百亩为十一分而取其一盖又轻于

十一矣窃料商制亦当似此而以十四亩为庐舍

一夫实耕公田七亩是亦不过什一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

徽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

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朱熹曰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

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

者所宜深念也

杨时曰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正而后井地均榖

禄平而军国之湏皆量是以为出焉故一彻而百

度举矣上下宁忧不足乎以二犹不足而教之彻

疑若迂矣然什一天下之中正多则桀寡则貉不

可改也后世不究其本而唯末之图故征敛无艺

费出无缁而上下困矣又恶知盍彻之当务而不

际义甫榖正屹

为迂乎

哀公又问于孔子孔子曰薄赋敛则人富公曰若是

则寡人贫矣对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子富而

父贫也

臣按先儒谓有若请鲁哀公行彻法欲其节用

以厚民也盖国家之财皆出于民君之所用者

皆民之所供也君能节用则薄取而有余民之

富即君之富也侈用则尽取而不足民既贫矣

君孰与守其富哉有若所谓百姓足君孰与不

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孔子所谓岂弟君子民

之父母未见子富而父贫斯二言也最为亲切

著明

九重之上念兹在兹以示教于千万世之

圣子神孙则千万世之生灵不胜幸甚

魏文侯时租赋增倍于常或有贺者文侯曰今户口

不加而租赋岁倍此由课多也夫贪其赋税不爱人

是虞人反裘而负薪也徒惜其毛而不知皮尽而毛

无所传

臣按魏文侯一国之诸侯疆域有限而用度孔

多尚知课多之害于民而设为皮毛之喻况

行义由作六

礼着垂

万乘之尊而富有四海之大者乎

秦舍地而税人收大半之赋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

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二世承之不变海内溃叛

臣按致乱之道多矣而尤莫甚于厚敛自三代

以来皆因地而取税至秦始舍地而税人皆十

分而取其一至秦始十分而取其五行如是之

政则民之贫者何以为生哉贫无以为生则不

爱其死是趣民而使之溃叛也

汉兴天下既定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文帝十二年诏赐天下民租之半

臣按汉文帝在位再赐天下半租其后也遂除

之而不收者十余年当是时岂一切无所用度

哉兹盖文帝恭俭节用国有余蓄之明效也夫

文帝承高祖之后事事仰成稍加节约自有羸

余固无甚难者我

圣祖得国之𭃡凡事草创无所因仍然而免租之

诏无岁不下其视汉文益数焉岂非难哉今即

御制文集考之洪武二年二月免租之诏凡三

焉其一谓中原之民久困兵残免山东北平燕

南河东山西河南秦陇夏秋二税山东二年其

余一年其二谓创逻之𭃡取办应天太平镇江

宁国四郡免其租一年其三谓建都金陵以太

平镇江宁国广德为京师之翼其应天太平镇

江宁国再免一年其广德及滁州和州无为州

亦与免一年洪武三年三月又诏免应天以至

无为州等七郡徽州池州庐州金华严州衢州

处州广信饶州九郡及山东河南二布政司一

年不宁惟是四年五月又有免两浙江西之诏

五年十月有免应夭等五府之诏九年二月有

免山东陜右之诏十一年八月有免太平等六

州宜兴等四县之诏十二年有全免北平之诏

至十有二年乃下诏曰荷上天眷佑君主华夷

十有三年仓廪盈府库充今民力未苏凡天下

今年夏税秋粮尽蠲免之鸣呼我

圣祖革命建极之初正创制立度之始事事未备

凡宫室禁卫官署城池藩府与夫坛𭏸学校礼

乐器用一一皆当创置矧干戈甫定之余人民

疲困之极列屯坐食仰给者众分官置吏禄食

者多所费比于承平之世奚翅千万尚有余赀

以资用度而免租之诏无岁无之此我

圣祖所以结人心凝天命而培千万年不拔之基

端有在于此也矧今承

列圣重熙累洽之后重拱仰成百度修举不必更

有作为一切事功略加省节自然有余伏愿

圣明在上法汉文之俭德体

圣祖之仁心慎乃俭德惟怀末图使国计常足而

有余蓄时令有司计国储之多寡因岁事之登

耗屡下宽征之诏以苏农民之困所以固结人

心者在是所以培植国本者在是

宗社生灵不胜大辛

十三年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廑身从

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

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胡寅曰汉至文帝时封国渐众诸侯王自食其地

王府所入寡矣又与匈奴和亲岁致金絻后数为

边患天子亲将出击复因河决有筑塞劳费大司

农财用宜不充益矣而文帝在位十二年即赐民

半租次年遂除之然则何以足用乎盖文帝恭俭

百金之费亦不苟用宫阃是效流传国都莫有奢

侈之习如之何不富其财盖不可胜用矣然后知

导谀逢恶者纳君于荒淫取之絇锱铢用之如泥

沙至于财竭下畔而上亡其罪可胜诛哉

臣按秦汉之际其所以兴亡者非止一端大要

在得民心与失民心而巳秦取民大半之赋汉

则十五而取一其后乃尽除之焉盖财者民之

心得其财则失其心苟得民心吾虽不得其财

而其所得者乃万倍于财焉呜呼有天下国家

者其尚鉴秦汉之所以得失以为取舍哉

昭帝元凤二年令三辅太常郡得以菽粟当赋

按以菽粟当赋谓听以菽粟当钱物也盖粟

生于地非一日所能致钱出于人力可旬月间

而办也自古识治体者恒重粟而轻钱盖以钱

一可无而粟不可无故也后世以钱物代租赋可

谓失轻重之宜违缓急之序矣故为国家长久

之计者宁以菽粟当钱物使其腐于仓庾之中

备之于无用不肯以钱物当菽粟恐一旦天为

之灾地无所出金银布帛不可以充饥坐而待

毙也

唐𭃡始定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一曰租丁男一

人授田百亩但岁纳租粟二石二曰调每丁随乡土

所出岁输绢或绫绳共二丈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

三曰庸每丁定役二十日不役则日为绢三尺

臣按自古中国布缕之征惟丝枲二者而巳今

世则又加以术绵焉唐人调法民丁岁输绢绫

纥及绵输布及麻是时未有木绵也宋林动作

政本书匹妇之贡亦惟绢与绵非蚕乡则贡布

麻元史种植之制丁岁种桑枣杂果亦不及木

绵则是元以前未始以为贡赋也考之禹贡扬

州岛夷卉服注以为吉贝则虞时巳有之岛夷

时或以充贡中国未有也故周礼以九职任民

嫔妇惟治蚕枲而无木绵焉中国有之其在宋

元之世乎陜右

谋树艺觅盖

自古中国所以为衣者丝麻葛褐四者而巳汉

唐之世远夷虽以木绵入贡中国未有其种民

未以为服官未以为调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

中国关侠闽广首得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

海通舶商关陜壤接西域故也然是时犹未以

为征赋故宋元史食货志皆不载至我

朝其种乃徧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

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枲盖百倍焉臣故表出

之使天下后世知卉服之利始盛于今代

代宗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

德宗时杨炎为相遂作两税法夏税无过六月秋输

无过十一月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定而均收

陆贽曰租庸调之法宗本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

之利害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法

制均一下不困而上用足两税之法每州各取大

历中一年科率钱榖数最多者定为两税额惟以

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税轻多者税

吕祖谦曰田制虽商鞅乱之于战国而租税犹有

历代之典制惟两税之法立古制然后扫地

马端临曰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

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下中

始于杨炎三代井田之良法坏于鞅唐租庸调之

良法坏于炎二人之事君子所羞称而后之为国

者莫不一遵其法或变之则反至于烦扰无稽而

官与民俱受其病则以古今异宜故也

臣按马端临又言赋税必视田亩乃古今不易

之法三代之贡助彻亦只是视田而赋之未尝

别有户口之赋盖授人以田而未尝别有户赋

者三代也不授人以田而轻其户赋者两汉也

因授田之名而重其户赋田之授否不常而赋

之重者巳不可复轻遂至重为民病则自魏至

唐之中叶是也自两税之法行而此弊革矣岂

可以其出于杨炎而少之乎由马氏斯言观之

则是两税之法实得古人取民之音后世徒以

陆贽之言而非之贽之言盖不欲苟变当时之

法故极言其法之弊耳臣窃以谓上地万世而

不变门口有时而盛衰定税以丁稽考为难定

税以亩检核为易两税以资产为宗未必全非

也但立法之初谓两税之外不许分毫科率然

兵兴费广不能不于税外别有征求耳此时之

弊非法之弊也自唐立此法之后至今行之遂

为百世不易之制我

朝稽古定制以天下之垦田定天下之赋税因

其地宜立为等则征之以夏者谓之税征之以

秋者谓之粮岁有定额家有常数非若唐人遇

有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而赋于人也随其田之

宽狭取其税之多寡非若唐人以一年之科率

最多者以为额也其额数则具于黄籍总于户

部其征输期限则责之藩服州县非若唐人别

设两税使以总之也若夫丁口之税百无取焉

惟逐户编为里甲十年一度轮差其余年分官

司有所营为随时起集佣倩事巳即休所谓绚

布之调无有也不役之绢无有也其法一定而

可守其额百世而不亏吏不能以为奸民不至

于重困陆贽所谓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

敛财也均其成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患也

周此六言者我

祖宗取民之制真足以当之矣彼租庸调法乌可

与同日语哉

宪宗时李渤上言臣过渭南闻长源乡旧四百户今

才百余户阆乡县旧三千户今才千户其他州县大

率相似迹其所以然皆由以逃户税摊于比邻致驱

迫俱逃此皆聚敛之徒剥下媚上惟思竭泽不虑无

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尽逃户之产税不足者乞

免之计不数年人皆复于农矣

臣按吕氏春秋曰竭泽而鱼岂不得鱼明年无

鱼李渤所谓惟思竭泽不虑无鱼其言盖本诸

此盖以取税于民如取鱼于泽也泽以养鱼必

常有所养斯常有所生苟取具目前竭其所养

之所空其所生之物则一取尽矣后何所继乎

后世取民大率似此而摊税之害尤毒非徒一

竭而巳且将竭之至再至三而无巳焉不至水

脉枯而鱼种绝不止也何则中人一家之产仅

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厉不免举贷逋

欠况使代他人倍出乎试以一里论之一里百

户一岁之中一户惟出一户税可也假令今年

逃二十户乃以二十户税摊于八十户中是四

户而出五户税也明年逃三十户又以三十户

税摊于七十户中是五户而出七户税也又明

年逃五十户又以五十户税摊于五十户中是

一户而出二户税也逃而去者遗下之数日增

存而居者摊与之数日积存者不堪又相率以

俱逃一岁加于一岁积压日甚小民何以堪哉

非但民不可以为生而国亦不可以为国矣为

今之计柰何曰李渤谓尽逃户之产税不足者

免之是固然矣然民虽去而产则存宜斟酌具

为常法每岁十月以后诏布政司委官一员于

所分守之地亲临州县俾官吏里胥各具本县

本里民数逃去开除者若干移来新收者若干

其民虽逃其产安在明白详悉开具即所收以

补所除究其产以求其税若人果散亡产无踪

迹具以上闻核实除免如李渤所言绝摊逃之

弊如此则民生既安国用亦足矣赋税

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

蔡沈曰慎德一篇之纲领也方物方土所生之物

明王慎德四夷咸宾其所贡献惟服食器用而巳

言无异物也

臣按武王克商之后西旅献獒召公以为非所

当受作此书以戒武王谓夫明德之君能慎其

德故致四夷咸来宾服若远若近皆献其方土

所生之物然所献者衣服饮食器具用度之物

而巳所以然者以物表德献有常之物所以表

有常之德也苟以异物进焉则非常矣必其君

纡义净

无有常德而玩好之偏闻诸中外故远人亦以

是觇之欤呜呼人主之好恶有关于心德者如

此可不慎哉

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属二曰嫔

贡三曰器贡属四曰币贡五曰材

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属八曰游

贡者九曰物贡

杨时曰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以

九贡致邦国之用则理财真宰相之职也盖古之

制国用者量入以为出故以九赋敛之而后以九

式均节之取之有艺用之有节然后足以服邦国

而致其用致者使其自致也若天王求车求金则

非自致也然则先王所谓理财者亦均节之使当

而巳矣徒纷纷较其赢余以为宰相之职则非其

义也

林之奇曰先王制贡因其地之所宜而为政之序

亦以远近详略为差传曰上以共祭祀之物使侯

服贡之则上先丁后之意内以共嫔妇之物使甸

服贡之则内先外后之意传曰先王之制贡则近

无不听䓕无不服者凡以此道也

忙口

叶时曰周礼之言致贡亦禹贡之任土作贡也任

者任其所有而不疆其所无致者听其自至而不

疆其不来盖人君昭德之致于侯邦则诸侯服食

器用之任自奔走奉贡之不暇自有不求而自至

者圣人何尝疆之使贡哉

林崎曰致邦国之用者非用物不贡则珍禽异兽

不育于国以万民惟正之供不贵异物贱用物也

臣按大宰九贡致邦国之用谓之致者言自至

而巳非有所求也谓之用者言适于用而已非

无用也盖自祀贡以至于物贡固非无用之物

而亦非有意而求其诸异乎后世人主之求之

春秋桓公十五年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左丘明曰求车非礼也诸侯不贡车服

天子不私求财

榖梁赤曰古者诸侯时献干天子以其国之所有

故有辞让而无征求求车非礼也

胡安国曰王畿千里租税所入足以充费不至于

有求四方诸侯各有职贡不至于来求经于求赙

求车求金皆书曰求垂后戒也古之君人者必昭

俭德以临照百官尊卑登降各有度数示等威明

贵贱民志既定之后皆安其分而无求兵刑寝矣

及侈心一动莫为防制必至于亢不衷官失德廉

耻道丧宠赂日章沦于危亡而后止也

臣按遣使需索之谓求求者下之乞于上不足

者资于有余之谓也魏巍天子居九重之上有

四海之富乃遣使需求于人则是示贪风于天

下开贿道于方国其失自上岂小故哉

汉文帝时有献千里马者帝诏曰鸾旗在前属车在

后邙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

之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无求来献

光武下诏曰往年巳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

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

过所其令大官勿复受明敕下以远方口实所以荐

宗庙者自如旧制

和帝时南海献荔支龙眼奔腾险阻死者继路临武

长唐羌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

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大官勿复受献

臣按汉家此三诏者皆不适巳之便而有爱民

之实谨表出之以示万世

乐天

安帝诏曰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欎养疆熟或穿

屈萌芽味无所至而大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

传曰非其时不食自今当奉祠陵庙及给御者皆湏

时乃上

臣按安帝此诏非徒有爱物之仁亦且得养生

之义

顺帝永建四年诏曰海内颇有灾异朝廷修政大官

减膳珍玩不御而桂阳太守文砻不惟竭忠宣畅木

朝而远献大珠以求幸媚令封以还之

臣按顺帝此诏与唐太宗罪权万纪同一心也

所谓不惟竭忠宣畅本朝而远献大珠以求幸

媚文砻见之宜愧死矣后世人主乃因其臣献

珍异而奖宠之甚至加以爵禄焉视顺帝岂不

远哉

隋炀帝幸江都谒见者专问礼饷丰薄丰则超迁薄

则停解江都郡丞王世充献铜镜屏风迁通守历阳

郡丞赵元楷献异味迁江都郡丞由是郡县竞务刻

剥以充贡献民外为盗贼所掠内为郡县所赋生计

无遗

臣按人君为天之子代天以理民不能自理故

丁疑决

分命其臣以理之其所食之禄天禄也所莅之

职天职也所治之民天民也天子不过承天意

以予之耳今顾因其所贡以私奉巳者而酬之

以官岂天意哉人君为此其拂天甚矣炀帝之

为炀也宜哉

唐制州府岁市土所出以为贡其价视绢之上下无

过五十匹异物滋味名马鹰犬非有诏不献有加配

则以代租赋

臣按唐制州府岁贡土物其价视绢无过五十

匹所贡至薄其物易供间加此数亦折租赋不

别征利及考其所以为贡者不过药物食用而

巳祖宗以此为制后世子孙乃有如代宗之生

日贡献至数千万加以恩泽者德宗之臣有日

进月进因而得迁官者呜呼祖宗立制之善而

子孙犹继之以不善况贻谋不善者哉

太宗谓朝集使曰任土作贡布在前典当州所产则

克庭实比闻都督剌史邀射声名厥土所赋或嫌其

不善逾境外求更相仿效遂以成俗极为劳扰宜攺

此弊不可更然

臣按太宗谓逾境外求极为劳扰窃以谓郡国

丁云

贡献非但逾所任之境而求之为劳扰也至于

道里之远辇运之烦经过州邑起役丁夫佣倩

车马官府为之废政农作为之妨业上之所得

无几计其所费百倍于所贡之物亦有之矣况

又遣使赍货求之中国之外越沙漠涨海之涯

其为劳扰又可胜言哉

宪宗禁无名贡献而至者不甚却学士钱徽恳谏罢

之帝密戒后有献母入右银台门以避学士

臣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土所生之物何者

而非天子之物乎有之固不足以为夸无之亦

不足以为歉为万乘之主而欲人之贡献既知

其非而禁之而又不甚却复因人言而罢之而

又戒勿使之知吁学士虽不知吾所戒之人则

知之矣非但所戒之人知之而当世史臣且笔

之于册焉历今数百年犹如昨日事然人主举

措可不慎哉

五代周太祖命王峻疏曰方贡献珍美食物下诏悉

罢之诏略曰所奉止于朕躬所害被于甿庶又曰积

于有司之中甚为无用之物

臣按周太祖此诏可谓切要读之使人竦然唐

白居易有诗云割我心头肉市汝眼前恩进入

琼林库岁久化为尘可与周祖此诏并传后世

人主恒心存而口诵之天下不胜幸甚

宋太祖诏自今长春节及他庆贺不得辄有贡献

真宗时内侍裴愈因事至交州俾其进龙花蕊帝怒

黜俞神宗以诸州贡物耗蠹民力诏罢之

孝宗诏诸路或假贡奉为名渔夺民利果实则封闭

园林海错则疆夺商贩至于禽兽昆虫珍味之属则

抑配人户致使所在居民以土产之物为苦仰州军

条其土产合贡之物闻于朝当议参酌天地宗庙陵

合用荐献及德寿宫甘旨之奉止许长吏修贡

其余一切并罢州郡因缘多取以违制坐之

臣按宋朝诸帝往往罢贡献而孝宗一诏尢为

悉知其弊其中仰州军条具土产合贡之物止

许长吏修贡然考杜氏通典及唐书地里志各

载诸郡土贡物件而宋地里志及会要亦载焉

则是唐宋州郡所贡土产已有定制有司每岁

合依定制进献为宜又何用州军条上为哉夫

有土则有贡随其地之所有而献之于上以为

朝廷祭祀宴享之需是固义之当为然不可过

集赛洹

为需索以一人口体之奉而贻累千万人而耗

其衣食之资甚者假公以营私一人之用才一

二而千百人因之而耗费其万亿焉是以自古

爱民之君宁吾一人所欲有所不称不忍以吾

一人之欲而使千万人失其所欲焉是以取于

民也有制而庶邦惟正之供所供者郊庙祭祀

之品宫闱甘旨之奉军国兵戎之需与夫衣服

食物日用之不可阙者耳我

太祖于国初即定诸州所贡之额如太常寺之牲

币钦天监之历纸太医院之药材光禄寺之厨

料宝钞司之桑穰与凡皮角翎嫖之属皆有资

于国用者也著为定额俾其岁办外此珍奇玩

好皆不取焉遇有急阙之用则折租以市其取

民也可谓薄矣凡唐宋以来所谓藩方之羡余

郡国之进献佞幸之珍毕六一切无有焉民生斯

世一何幸哉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遣使往马八国求奇宝

臣按春秋书天王遣使求车求金说者谓其求

非所当求故圣人讥之然所求者中国之诸侯

车以为乘金以为赙犹为有用者也彼元世祖

乃遣使冒不测之险而求无用之物于遐绝之

域世祖在元君中为最贤而犹如此他又何责

哉臣尝因是而考古今之所谓宝者三代以来

中国之宝珠玉金贝而巳我汉以后西域

通中国始有所谓木难琉璃玛瑙珊瑚琴瑟之

类虽无益于世用然犹可制以为器焉至元所

谓宝者则异于是是皆块石碎砂之属形既不

圆文又不莹他无可用者但可用之丽金银以

为服饰耳乃至费眦万亿以售之呜呼弃有用

之金银易无用之砂石元胡人也而惑于贾胡

无足怪者而华夏之人亦为所惑何居言

以上贡赋之常臣按治国者不能不取于

民亦不可过取于民不取乎民则难乎其

为国过取乎民则难乎其为民是以善于

制治保邦者必立经常之法以为养民足

国之定制所谓经常可久百世而不变者

禹贡所载贡赋二者是巳若汉之告𦈏筭

舟车之令唐之借商税间架之法宋之经

总制钱之类是皆罔民取利之具暂行尚

不可况常乎臣于制国用总论理财之道

长丘

之后即继以贡赋之常者此也

大学衍义补卷之二十二

以沙勾

何制顺叩小背川利下

山不门

影成

下一篇

相关掠夺

365bet体育在线开户
标记的解释

标记的解释

🗓️ 07-23 👁️ 9263
28365365体育
装宽带的负责打孔吗

装宽带的负责打孔吗

🗓️ 07-28 👁️ 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