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航天员

刘洋,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
2012年,刘洋搭乘神舟九号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通过本国的航天工程将女性送入太空的国家。截至2024年,中国已有刘洋、王亚平和王浩澤三名曾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历史[编辑]
王亚平,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成功试飞后,中国航天部门宣布将要选取一名女性航天员。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一次集会上表示,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后,她建议女性也应接受航天任务培训。 [1]
2009年5月,第二批预备航天员启动选拔,计划选择一些女性。起初对女性的选拔标准包括已婚、无健康问题,优先考虑已育(不过最终入选的刘洋和王亚平二人当时均未生育)。 [2][3][4]后来据传放弃了已婚已育两项标准。 [5]
2010年5月,刘洋和王亚平入选第二批预备航天员,两人并非选拔自战斗机飞行员行列,而是资深运输机飞行员。
2012年6月16日,刘洋少校与两名男性航天员一起搭乘神舟九号进入太空,造访天宫一号,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而这一天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进入太空49周年纪念日。 [6] [7]
2013年6月16日,第一位女性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进入太空50周年之际,两名女性正在太空,其中一位是中国人——第二位中国太空女性王亚平正在执行有3位航天员的天宫一号任务,她乘坐的是神舟十号。与此同时,凯伦·尼伯格(英语:Karen Nyberg)(Karen Nyberg )在参加国际空间站上由6人组成的远征36(英语:Expedition 36)任务。 [8]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11日升空。 [9]
2018年5月,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开始选拔,宣布将会选拔女性航天员[10]。2020年9月,选拔结束,1位女航天员入选,个人信息尚未公开[11][12]。
2021年10月16日,王亚平乘坐神舟十三号升空,成为中国第一位多次进入太空的女性。[13]同年11月7日,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完成了中国女性航天员第一次太空行走。[14]
中国太空女航天员列表[编辑]
姓名
任务
时间
备注
刘洋
神舟九号、神舟十四号
2012、2022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并首次执行天宫一号空间站任务
王亚平
神舟十号、神舟十三号
2013、2021–2022
第二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第二位进入天宫一号空间站、第一位两次太空旅行的中国女性,第一位进入天宫空间站,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
王浩泽
神舟十九号
2024–2025
第三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滿族航天員
记录[编辑]
更新于2022年12月16日。
记录
日期
任务
姓名
备注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
刘洋
[15]
第一位进入轨道的中国女性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
刘洋
[16]
第一位登上空间站的中国女性
2012年6月18日
神舟九号
刘洋
刘洋登上天宫一号空间站[17]
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
2021年11月7日
神舟十三号
王亚平
[18]
第一位指挥任务的中国女性
不适用
不适用
暂无
首位执行多项任务的中国女性
2021年10月15日
神舟十三号
王亚平
[18]
记录
数值
姓名
备注
在太空中最长的时间(单次任务)
182天9小时32分(神舟十三号)
王亚平
在太空中最长的时间(累积)
197天1分钟(神舟十号、神舟十三号)
王亚平
在太空中的最短时间(单次任务)
12天15小时25分(神舟九号)
刘洋
至少 1 个任务(不包括零任务)
空间最短时间(累计)
195天0小时49分(神舟九号、神舟十四号)
刘洋
至少 1 个任务(不包括零任务)
EVA最长时间(单次太空行走)
6小时25分钟(神舟十三号)
王亚平
最长舱外活动停留时间(累计)
6小时25分钟(神舟十三号)
王亚平
最短舱外活动时间(单次太空行走)
6小时07分钟(神舟十四号)
刘洋
至少 1 次太空行走(不包括零次太空行走)
最短舱外活动时间(累计)
6小时07分钟(神舟十四号)
刘洋
至少 1 次太空行走(不包括零次太空行走)
最多空间任务
2 个任务
王亚平刘洋
最少空间任务
至少 1 个任务(不包括零任务)
最多舱外活动
1次
王亚平刘洋
最少舱外活动
至少 1 次太空行走(不包括零次太空行走)
参见[编辑]
航天主题
中国主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中国航天员名单
参考文献[编辑]
引文[编辑]
^ China recruiting women for space travel.
^ 新华视点:聚焦中国首位“女太空人”刘洋. www.gov.cn. [2023-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2).
^ 女航天员禁止生育?这些和太空有关的谣言扯到天际. 科技日报 (新华网). 2019-04-23 [2023-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3).
^ Mark MacKinnon. Want to be a female taikonaut in China? You better smell good, and no scars. Globe and Mail. 2012-06-11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6).
^ Exclusive interview: Astronauts selection process. CCTV. 2012-06-16 [201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3).
^ June 16, 2012 7:07 AM PrintText China sends its first woman into space. CBS News. [201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3).
^ Clara Moskowit. China Unveils Astronaut Crew, 1st Female Spaceflyer, for Saturday Launch. Space.com. 2012-06-15 [201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1).
^ Ken Kremer. Cosmonaut Valentina Tereshkova; 1st Woman in Space 50 Years Ago! Ready for Mars. Universe Today. 2013-06-16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 Andy Wong. Shenzhou 10 Launch: Chinese Spacecraft Blasts Off With Three Astronauts On 15-Day Mission. Huffington Post. 2013-06-11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启动. 新京报. 2018-04-24 [2023-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3).
^ 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顺利完成 18名预备航天员入选. 新华网. 2020-10-01 [202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Lei, Zhao. 18 picked for nation's 3rd generation of astronauts. China Daily. 2020-10-01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1).
^ 外媒为什么都盯着王亚平:对于女性航天之路,有里程碑式意义. 澎拜新聞. 2021-10-18 [2024-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4).
^ 神十三航天員首次出艙 王亞平太空行走 中國女性第一步. 文匯報. 2021-11-08 [2024-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4).
^ Srinivas Laxman. Shenzhou-9 Launches into Space With China's First Woman Astronaut. Asian Scientist. 2012-06-16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5).
^ Jason Davis. Shenzhou-9 reaches orbit. Planetary Society. 2012-06-16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 Jonathan Amos. Shenzhou-9 docks with Tiangong-1. BBC News. 2012-06-18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 18.0 18.1 China unveils Shenzhou 13 crew for next mission to Tiangong space stat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来源[编辑]
Chinese women astronauts set to fly by 2010. 新华社. 2005-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China starts training its first group of women astronauts. 人民日报. 2005-07-28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6).
China's 1st batch of female jet fighter pilots to debut at National Day parade. 200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5).
China to put first Chinese woman in space. 2009-07-09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查论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
国家航天局(CNSA)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CMSA)
运载火箭查论编 中国运载火箭现役國營
长征系列
长征二号丙
长征二号丁
长征二号F
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乙
长征三号丙
长征四号乙
长征四号丙
长征五号
长征五号B
长征六号
长征六号甲
长征六号丙
长征七号
长征七号改
长征八号
长征八号甲
长征十一号
长征十二号
龙系列
捷龙一号
捷龙三号
快舟系列
快舟一号
快舟一号甲
快舟十一号
混合
中科系列
力箭一号
民營
星际荣耀
双曲线一号
星河动力
谷神星一号
蓝箭航天
朱雀二号
天兵科技
天龙二号
东方空间
引力一号
研制中國營
长征系列
长征六号乙
长征九号
长征十号
长征十号甲
龙系列
捷龙二号
腾龙一号
快舟系列
快舟二十一号(英语:Kuaizhou#Models)
混合
中科系列
力箭二号
力箭三号
民營
星际荣耀
双曲线三号
深蓝航天
星云一号
星河动力
谷神星二号
智神星一号
天兵科技
天龙三号
火箭派
达尔文二号
蓝箭航天
朱雀三号
东方空间
引力二号
箭元科技
元行者一号
退役
长征系列
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丁
长征二号甲
长征二号E
长征三号
长征四号甲
风暴一号
开拓者系列
开拓者一号
开拓者二号
开拓者二号甲
朱雀一号
OS-M
注:本模板不收录已取消研发的发射载具斜体表示该型火箭已经发射过但还未成功进入轨道参见: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列表、YF系列火箭發動機、远征系列上面级、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板: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卫星地球遥感
返回式卫星
遥感系列卫星
高分专项工程
吉林一号
天绘系列卫星
地球观测
海洋系列卫星
海洋一号
二号
资源系列卫星(部分与巴西合作)
资源一号
二号
三号
环境监测
环境减灾卫星
云海系列卫星
云海一号
二号
三号
气象
风云系列卫星
军事侦察
尖兵系列卫星
通信与广播
东方红系列
东方红一号
二号
三号
四号
五号
中星系列卫星
鑫诺卫星
亞太衛星
亞洲衛星
烽火系列卫星
神通系列卫星
通信技术试验系列卫星
天通一号
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系列卫星
卫星互联网系列卫星
鸿雁(被合并)
虹云(被合并)
行云(被合并)
千帆
鸿鹄-3
跟踪与数据中继
天链系列中继卫星
天链一号01
一号02
一号03
一号04
一号05
二号01
导航与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北斗一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北斗三号)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
天文与空间科学观测進行中
双星计划(与欧洲合作)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号)
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怀柔一号)
羲和计划
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夸父计划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太极计划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
天琴计划
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与欧洲合作)
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与法国合作)
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研究专项)
未来计划
巡天号光学舱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与欧洲合作)
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与欧洲合作)
资助项目
查论编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实施任务一期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DAMPE)
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QUESS)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HXMT)
二期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
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怀柔一号,GECAM)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ASO-S)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关,EP)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微笑计划,SMILE)
三期
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慧眼二号,eXTP)
超长波天文阵列(鸿蒙计划,DSL)
系外地球科学卫星(ET)
太阳极轨天文台(夸父二号,SPO)
空间引力波探测编队(太极二号)
斜体字为未发射卫星
分类
技术研究与试验
实践系列卫星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
希望一号
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
天源一号
张衡一号
01星
02星(与意大利合作)
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
嫦娥系列
一号
二号
三号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鹊桥
四号
五号
鹊桥二号
六号
七号
八号
天都
一号
二号
月球遥感卫星
月球車
玉兔号
玉兔二号
行星探测火星探测
萤火系列
萤火一号
天问系列
天问一号
三号
火星车
祝融号
小行星探测
嫦娥二号
天問二號
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
外太阳系探测
天问四号
星际快车
载人航天载人飞船已完成
神舟飞船
一号
二号
三号
四号
五号
六号
七号
八号
九号
十号
十一号
十二号
十三号
十四号
十五号
十六号
十七号
十八号
十九号
进行中
神舟飞船
二十号
未来计划
神舟飞船
二十一号
二十二号
二十三号
梦舟飞船
揽月着陆器
已取消
曙光一号
貨運飛船已完成
天舟
一号
二号
三号
四号
五号
六号
七号
八号
进行中
天舟
九号
未來计划
天舟
十号
十一号
低成本货运系统
轻舟货运飞船
一号(计划2025年)
昊龙货运航天飞机
首飞(计划2025年)
空间站已完成
天宫一号
二号
伽马暴偏振探测器(天极号)
进行中
天宫空间站
天和核心舱
问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
未來计划
天宫空间站
巡天号光学舱
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
伽马暴偏振探测器二号
月球科研站
已取消
天宫三号
航天服已退役
曙光舱内服
飞天舱外服(第一代)
海鹰舱外服(仅神舟七号)
使用中
舱内服
飞天舱外服(第二代)
研制中
望宇登月服
载人登月未來计划
长征十号
梦舟Y飞船
揽月着陆器
望宇登月服
探索载人月球车
月球遥感卫星
设施航天城
东风航天城
北京航天城
上海航天城
文昌航天城
东方航天港
控制中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测控通信系统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中國航天測控站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辖远望号船队)
中国深空测控网
发射场系统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辖文昌航天发射场)
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辖东方航天港)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着陆场系统
四子王旗着陆场
東風着陆场
机构工信部下属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
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深空探测实验室
军队系统
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军事航天部队
航天员大队
航天侦察局
国资委下属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院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四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六院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七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八院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十一院
中国卫通
鑫诺卫星通信
航天科工集团
信息技术研究院一院
防御技术研究院二院
飞航技术研究院三院
运载技术研究院四院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技术研究院六院
中国卫星网络地方投资
上海垣信
中科院系统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力学研究所(中科宇航)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天文台
国家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气象局系统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航天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
中南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航天高级技工学校
民营航天企业
星际荣耀
星河动力
蓝箭航天
翎客航天
零壹空间
天兵科技
深蓝航天
东方空间
箭元科技
火箭派
九州云箭
吉利时空道宇(英语:Geespace)
长光卫星
科创航天
银河航天
天仪研究院
微纳星空
紫微科技
航天驭星
辰海空间
人物科学家
钱学森
赵九章
杨嘉墀
杨南生
屠善澄
屠守锷
王永志
王希季
戚发轫
孙来燕
孙家栋
陈芳允
竺苗龙
欧阳自远
杜庆华
范瑞祥
胡海昌
胡世祥
黄春平
黄纬禄
龙乐豪
栾恩杰
卫一清
叶培建
庄逢甘
任新民
江绵恒
张贵田
张其彬
张庆伟
梁思礼
梁守槃
刘振兴
刘永坦
谢光选
蔡金涛
陆元九
闵桂荣
李济生
姜杰
潘先覺
朱森元
谭永华
航天员查论编 中国航天员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714工程
921工程
在轨
陈冬
陈中瑞
王杰
714工程曙光十九人(1971年)未飞退役
王荣森
方国俊
李世长
王志跃
鲁祥孝
柴鸿良
邵志坚
王福全
孟森林
杜金城
刘忠义
张汝祥
王全博
马子忠
董小海
胡占孜
刘崇富
王福和
余桂林
921工程第一批十四人(1996年)(1998年)已飞现役
杨利伟(神五)
费俊龙(神六、神十五)
聂海胜(神六、神十、神十二)
翟志剛(神七、神十三)
刘伯明(神七、神十二)
景海鹏(神七、神九、神十一、神十六)
刘旺(神九)
张晓光(神十)
邓清明(神十五)
未飞退役
陈全
吴杰
潘占春
赵传东
李庆龙
第二批七人(2010年)已飞现役
刘洋(神九、神十四)
王亚平(神十、神十三)
陈冬(神十一、神十四、神二十)
汤洪波(神十二、神十七)
叶光富(神十三、神十八)
蔡旭哲(神十四、神十九)
张陆(神十五)
第三批十八人(2020年)已飞现役
朱杨柱(神十六)
桂海潮(神十六)
唐胜杰(神十七)
江新林(神十七)
李聪(神十八)
李广苏(神十八)
宋令东(神十九)
王浩泽(神十九)
陈中瑞(神二十)
王杰(神二十)
未飞现役
其他8名入選航天員待公開
第四批十人(2024年)未飞现役
10名入選航天員待公開
相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航天员大队
航天员中心
航天功勋奖章
纪念活动纪念日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2016年起)
3月22日航天质量日
9月21日航天质量日
展馆
中国航天博物馆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
东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馆
航天展示中心
航天三院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珠海太空中心
文昌市航天科普馆
展览
中國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
北京(国家博物馆)
香港(科学馆、历史博物馆)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相关作品书籍
杨利伟自传《天地九重》
《航天七部曲》
《中国飞天路》
《挺进太空》
《问鼎苍穹:共和国航天纪实》
纪录片
《东方神舟》
《撼天记》
《太空英雄》
《非凡21小时》
《神六:再上太空》
《神奇的嫦娥五号》
电视剧
《神舟》
《问天》
电影
《飞天》
《我和我的祖国》
音乐
《奔向你》